先說結論,假日餐期偏遠地區用戶會擴大服務範圍,你自然容易接到遠單。
- 店家可自行關閉
- 在線外送員多寡
- 天氣變化(下雨)
- 熊貓車控中心自行調整(可能是派單吧)
先說結論,假日餐期偏遠地區用戶會擴大服務範圍,你自然容易接到遠單。
看完第一節與第二節課心得
第一節的印象大概是講區分公法與私法
1.利益分
2.歸屬
3.主體
4.新主體
先說為何要區分?目前除了普通法院(管轄民刑案件),跑錯法院可會不受理你的案件。
接著說,以上4種區分方法不重要,最後實務見解只是說要綜合判斷,說穿了就是他講了算。
令人吃驚的第一條
第 1 條 民事,法律所未規定者,依習慣;無習慣者,依法理。
結果207條 前項規定,如商業上另有習慣者,不適用之。
這時候習慣又大於法律,並且又創造一個"事實上習慣"的名詞,也就是事實上的習慣
並不完全等於習慣。
這時候通說反而有理認為第一條的習慣是用來補充法律,也就是法律優先適用。
老師又舉例,有人用民法第一條告日治時家產傳男不傳女的習慣,後來也是敗訴。
老師的解釋是法律與道德會隨時代改變,因此不能拿現在的標準衡量過去時代。
我想如果可以法院大概會被這條搞垮拔。
第二節課
行政法規是否會拘束民事法院審判?
答案是不會縱使工廠汙染合乎法規標準,但是人民有受損害能應負賠償責任。
講法律解釋方法
法律漏洞也就是立法時沒有被規定到的範圍
用類推(有法律規定的則叫做準用,一模一樣)舉輕已明重 舉重以明輕
目的性限縮,參考上面的文義解釋,子女核心文義當然是親生子女,但是解釋上可以包含私生子女。但法院可以限縮在親生子女的適用範圍。
法律實在是太會凹了,是不是法匠已經不是重點,而是法官覺得誰有理而不是真的誰有理。
法律是保護懂法律的人,更正確一點說,法律是保護懂法官的人,所言不差。
https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zY8Y-5LK3RQ&list=PL9_VFvon1cELhsRcQdIh4enzRYoOms6ga&index=3